
為紀念科普大篷車項目實施20周年, 近日,中國科協對科普大篷車項目實施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渭南市科協科普大篷車服務隊榮獲全國科普大篷車項目明星車隊,蒲城縣科協王勇榮獲全國科普大篷車項目明星科普工作者。
2005年4月20日,由中國科協在全國首批配備的科普大篷車順利接回渭南,這也是陜西省各地級市的第一臺科普大篷車,渭南市科協科普大篷車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從此,服務隊的科普工作者們與科普大篷車一起,進校園、到機關、下農村、入社區,把科普知識送到群眾身邊。
從2005年4月到2015年9月,十年來,科普大篷車服務隊帶著20多件互動展品和定期更換的各類科普展板,奔走在普及科學知識的第一線,在全市性“科技之春”宣傳月、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三下鄉”等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讓公眾對科協組織、科普工作有了直觀的了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參與活動、接受服務,增強活動覆蓋面和實效性。渭南市第一輛科普大篷車足跡遍及全市11個縣(市、區),行程近50余萬公里,在600多個村鎮、學校、社區開展活動720余次,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2015年9月18日,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成為第一輛科普大篷車的最后一次活動。2017年10月,中國科協配發的第二輛科普大篷車順利接回渭南。渭南市科協科普大篷車志愿服務隊又開始定期深入校園、社區和農村,把科普展品送到特殊兒童、留守兒童身邊,讓基層群眾尤其是鄉村孩子、特殊兒童零距離體驗機器人、無人機和航模。同時,針對各類災害中提供應急科技服務。針對禽流感、地震、洪水、霜凍等災害,科普大篷車服務隊第一時間深入基層,開展疾病預防、心理疏導等應急科普,消除公眾的恐慌心理,先后解決了華陰、華州、潼關、大荔等地的洪災后果園修復、韭菜灌根、棗樹不結果等難題。
由于成績突出,渭南市科協科普大篷車服務隊活動得到社會廣泛關注,2019年9月7日人民日報第二版,2019年9月10日科技日報第一版以及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陜西日報、農民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雷振民)(責任編輯:渭南科普)